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权重股发力!沪指大涨逾2%逼近3100点,两市成交额突破万亿大关 点两大关深成指涨逾1%!

权重股发力!沪指大涨逾2%逼近3100点,两市成交额突破万亿大关 点两大关深成指涨逾1%

时间:2025-05-11 18:11:46 来源:匠艺云舍 作者:知识 阅读:980次

  7月2日,权重两市股指在金融、力沪地产等权重的指大涨逾带动下维持强势震荡上扬态势,午后再度拉升走高,逼近沪指大涨逾2%逼近3100点大关,点两大关深成指涨逾1%,市成创业板指翻红。交额两市成交额时隔近四个月突破万亿大关。突破

  截至收盘,权重沪指涨2.13%报3090.57点;深成指涨1.29%报12269.49点,力沪创业板指涨0.2%报2424.39点,指大涨逾上证50指数涨2.47%,逼近两市合计成交10801亿元。点两大关

  Wind数据显示,市成北向资金全天单边净买入171.15亿元,交额创6月19日以来新高;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11.61亿元。

  盘面上看,“牛市旗手”券商板块集体爆发,中泰证券、光大证券、太平洋、浙商证券、中信建投等逾10股涨停,保险板块大幅走高,西水股份涨停,中国人保涨近9%;银行股亦集体拉升,青农商行涨停,西安银行涨近8%;地产板块再度活跃,泰和集团、格力地产、金科股份、市北高新等涨停。此外,煤炭、石油、电力、钢铁、有色等周期股均发力走高,酒类股亦有所表现,贵州茅台涨逾3%再创历史新高。

  对于今日市场走势,北上资金在连续两日休市后今日开闸,除了进一步流入外,从方向上看流入沪股通偏多,这也给主板低位低估值的蓝筹股明显的支撑。进入7月后,我们可以看到市场风格似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,上半年持续走强的医药医疗个股出现持续回调,而低位低估值的地产、银行、煤炭等蓝筹股频繁出现在涨幅榜前列,其实这一现象也不难理解,主因持续走高的个股积累获利盘较多,而金融、周期等板块因经济逐渐复苏,其低位低估值优势显现,便出现板块间高低切换的态势。目前市场的争议点在于上半年持续走强的医药、消费、科技是否全部切换至低位的蓝筹股中,上半年走强的品种有其自身基本面的支撑,只是因为短期涨幅过大后引发抛压,风格完全切换概率较小,但不可否认的是低位的金融、周期等板块确实存在阶段修复的动能,因此成长与价值的风格建议均衡配置,成长方向中关注科技股为主,如消费电子、芯片、游戏等;价值方向中可关注周期股,如地产、有色金属等行业龙头品种。

  对于近期市场走势,开源证券指出,2020年下半年伊始的第一个交易日,市场发生了具有较强指示意义的情形:1、上证综指收涨1.38%,突破3000点,而创业板跌0.75%;2、对指数上行拉动最强的是“顺周期”行业;市场自疫情以来偏好的“高成长”板块,明显回调。在此前交流中发现,大量投资者对顺周期价值板块更多是“看多而不做多”,背后原因可能是:虽然估值极度分化,注重“胜率”的右侧投资者仍然希望等待更多市场与基本面的右侧信号。但发现,经济复苏已经开始被债券和商品定价,但由于成长/价值的极致风格,这种复苏却未在价值股中反应。顺周期板块的“爆发”可能体现了强调的“赔率思维”开始生效,即赔率*胜率=预期收益率,对于复苏持续性的担忧从投资角度应该被重新审视。

  该机构表示,根据历史复盘,“风格切换”可能有三个阶段,持续时间至少187天以上。投资者往往倾向于等待进入全面占优阶段再系统性迁移,但由于此时可能发生拥挤交易,会错失较多收益的同时加速市场风格的变化,因此仍然需要在左侧布局。后续价值股的修复不会一蹴而就:此前报告中曾提到M1-M2同比增速趋势和PPI等指标尚未确认右侧。但这反而给与了投资者“上车”的机会,弹性最大的时刻尚未来临。建议提前布局:第一,受益于投资确定性快速复苏、当前估值仍较低的:建材、工程机械、建筑;第二,处于周期底部,环比改善目前仍未被定价的:化工、煤炭;第三,低估值且存在修复空间的:房地产、非银;第四,顺周期消费:家电,白酒,汽车。

标签:沪指责任编辑:陈子汉 陈子汉

(责任编辑:时尚)

相关内容
  • 年报季大考结束!监管层“长牙带刺”,多家公司因财务不达标遭风险警示
  • 使命召唤手游M4A1
  • 今日辟谣(2025年2月21日)
  • 2024年上市银行人力成本普涨原委:争抢科技金融人才
  • 【网络中国节·元宵】巧手做花灯 共庆元宵节
  • 10.79亿人上网干些啥?聊天、追剧、刷视频最受欢迎
  • 12306回应下铺使用权:硬卧下铺使用权仅限购票者
  • 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_
推荐内容
  • 清华大学暑期恢复校园开放参观
  •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蒋超良接受审查调查
  • 进口“五联疫苗”突破600元/支,国产替代还有多远?
  • 清华北大暑期开放 吸引游客“打卡”
  • 中国消费者协会“慧眼计划”升级  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真假鉴别服务
  • 2024年上市银行人力成本普涨原委:争抢科技金融人才